中文名称:《安妮日记》
英文版:《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原文是荷兰语,后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语。
安妮·弗兰克,一位出生于德国的犹太少女。为躲避纳粹迫害,1933年随父母、姐姐举家搬迁至荷兰,荷兰早于二战前即宣布中立,但后来也被纳粹占领。安妮在13岁生日时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1942年6月12日开始记录了她和家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密室里躲避纳粹迫害的生活。她的日记充满了对战争的恐惧、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她用真诚、敏感、幽默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世界。
安妮的日记持续了两年多,直到1944年8月4日,她和藏匿者被人告密,被纳粹逮捕并送往集中营。据最新研究显示,他们很有可能是被一位犹太裔公证律师范登贝格告密的,以保全律师自己家人安全。在那里,她经历了饥饿、寒冷、疾病和死亡的折磨,最终于1945年3月因伤寒去世,享年15岁。当时荷兰有14万犹太裔,遭受屠杀比例74.3%。
书柜后即为他们的避难所,虚拟游览可点击这个柜子进入暗室,还可找到他的日记本。
小屋中避难总共八个人。其中:
范丹先生1944年9月6日到达奥斯维辛当日即被毒气毒死。
范丹太太在奥斯维辛后经过多次转移,死亡日期不得而知。
彼得1945年5月5日死于奥地利毛特豪森集中营,距离解放只有三天。
杜塞尔先生1944年死于12月20日死于诺恩加梅集中营。 艾迪特·弗兰克(安妮妈妈)1945年1月6日死于比克瑙集中营。 玛戈特和安妮在1944年10月底被解往吕内堡草原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玛戈特于1944或1945年死于伤寒。
安妮死于1945年2月至3月初之间,距离解放仅几个月。
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唯一幸存的藏匿者,他在战后找到了安妮留下的日记,并决定将其出版,以实现女儿的梦想。安妮日记中写到“我不想像大多数人那样庸庸碌碌。我想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和帮助,尽管他们并不是总能理解我。我想要活下去,即便在我死后!“
《安妮日记》自1947年首次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65种语言,在全球发行了超过3000万册,成为二战文学作品中最广为人知和最受欢迎的一本。它不仅是一部记录了犹太人苦难和反抗的历史文献,也是一部展现了人性、信仰、自由、和平等主题的文学作品。它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一般来说,安妮日记的英文版并不难懂,因为安妮的语言比较简单和直接,她用日记记录了自己的成长、思考和感情。现在你可以边看日记,一边虚拟游览他的藏身地,地址在文章末尾。
我们千差万别,却又并无两样。
No one has ever become poor by giving.没有人会因为施与而变得贫穷。
Parents can only give good advice or put them on the right paths, but the final forming of a person's character lies in their own hands.父母只能给孩子好的建议或者将他们送上正确的道路,但是最终形成何种人格还是由孩子自己掌握。
In spite of everything, I still believe that people are really good at heart.尽管一切,我仍然相信人性本善。